不用去学习孔乙己,专研“回”字有多少种写法。“四个自信”去哪儿啦?你的绝活是什么?亮出来就好了呀!

标题夸张了,我们先举个栗子:

促排方案

假设,对一位从事不孕不育、试管婴儿治疗多年的医生提出一个问题——“你对长方案/拮抗剂/微刺激/囊胚培养/…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?”

如果这位医生的回答是“不好意思,这个方案/技术我们用的不多,经验还不足……”,那大家可能会怎么去看待他呢?

可能部分人会认为,这医生,太保守,不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。而要是说如果他真的是没什么经验、真的是没多少心得可以分享的呢?

大部分人会觉得,这还是“多年经验”的老医生吗?看来修炼的还不够嘛~多看看书,我跟班的小医生都很熟悉这些方案了。

别急,在下结论之前,我们来听听下面三个故事。 

第一个故事是在7年前,一位快退休的专家,讲长方案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。被提问「高龄的人我们知道微刺激最适合,那么请问你们高龄患者微刺激都是怎么做的呢?」

老专家说,不好意思,我们从来不做微刺激……对,高龄的也是……不好意思,我只会长方案……对,高龄的也是……我给不了你对微刺激的体会。

这位老专家所在医疗机构,长方案的妊娠率是多少呢?常年在70%左右。 

第二个故事则反过来,一家医院生殖中心的医生,对长方案很感兴趣,逢人便问:「您好!我们中心基本没有用过长方案,所以我对长方案的理解,只停留在书本上,请问,您能教教我吗?」

什么!?长方案!?试管婴儿延用了30多年的经典方案,一名生殖医生居然说没用过?这特么是有多菜?他们中心是有多奇葩?!

实际呢,这位医生所在中心,方案几乎全部使用了最新潮的微刺激促排法,卵子成熟率、优质胚胎率名列国内前茅,患者低消费、快周转也极具口碑。 

第三个故事,发生在某家医院在给“胚胎贯序移植”做广告的时候:

先移植一枚卵裂期胚胎,再移植一枚囊胚……这是我们足智多谋的老院长摸索多年得出的一个终极武器,这样做,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成功率……

「你们中心有尝试过分2次移植胚胎吗?」

「不,我们基本不会这么做。」

「你们应该试一试,多学一学新技术,有好处…」

「我们基本每一个卵裂期胚胎,都能培养成囊胚。如果要做两步移植,那我们为什么不做全囊胚培养+两个囊胚移植呢?」

做“全囊胚培养+全囊胚移植”的这家医院,单月妊娠率一度超过了95%! 

听完这三个故事以后,读后感是什么?再想想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,会不会产生另一种新的见解?

将军上战场之前,训练部队,对每一种战法、每一种兵器,当然是要做到烂熟于心、融会贯通。而一旦真的到了临阵之时,到了决胜于须臾之时,拿出来的必须是一两件最趁手的兵器、必须是一招致胜的绝活。过多的花拳绣腿,作用可能也仅限于“好看”了。

这也不是固步自封。学习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过,在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时,一个劲儿地说“好好好”“干干干”可不行。所谓“淮南为橘,淮北为枳”,这件兵器别人用得挺好,但辗转到了你的手上,你能否用得好?为了用好它,你是否要花大力气去改变自身条件、使用习惯、团队合作?因改变而带来的不良影响,是否会更大?

回过来看不孕不育治疗,一会儿做长方案,一会儿做微刺激,一会儿要培养培养囊胚,一会儿又胚胎分两次移植,再不然,给您来一个“超长方案+囊胚培养+辅助孵化+宫缩抑制+肝素+阿司匹林+皮质激素”套餐?……各种缭乱繁多的宣传与说法,一时间可能会营造出一种“高大上”的感觉。

不过,就不孕不育治疗而言,更多人可能还是“唯结果论”的。也就是说,如果白猫、黄猫、花猫各种猫一起上,抓的耗子数仍然比不上一只黑猫的话,那就真说不过去了。

所以经常有人问:「长方案行不行?要不要换短方案?」「人工授精没成功,要不要改试管婴儿?」「用国产药,还是用进口药?」……

回答是:不用去学习孔乙己,专研“回”字有多少种写法。“四个自信”去哪儿啦?你的绝活是什么?亮出来就好了呀!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admin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《生殖科多年的医生竟然连长方案都不熟悉?》发布于:2022-05-06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590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