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孕女士们做阴道超声监测的时候,常常会看到“子宫内膜回声欠均”的字眼。真让人心里不舒服,怎么回事?

子宫内膜B超回声可以判断的常见问题

 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随卵巢分泌雌、孕激素的变化,而出现周期性改变,分为增殖期、分泌期、月经期三个阶段。而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,主要从内膜的形态和厚度来描述,最常见的三种形态是A型、B型和C型。A型内膜:常见于内膜增生早期(月经第6-10日),此时内膜厚度为4-9mm;B型内膜:常见于内膜增生晚期(月经第11天-排卵),排卵时内膜厚度约为9-12mm;C型内膜:常见于黄体期(即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),厚度约10-14mm。通常阴道超声描述子宫内膜时会记录内膜厚度,分型,内膜回声均匀。
那么“子宫内膜回声不均”又是怎么回事?以下这几种情况都可能被B超医生描述“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”:较厚的正常内膜、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内膜增生、宫腔粘连、粘膜下肌瘤、慢性子宫内膜炎,子宫内膜癌等。

1、 正常较厚的子宫内膜

有些女性正常子宫内膜偏厚,特别是试管婴儿促排卵的时候,甚至有时超过15mm,看见B超报告非常紧张。其实结合病史,如果没有月经不调、月经过多、宫腔操作史、内膜疾病史,在正常子宫的B超成像中,似乎内膜有些回声不均,特别是在子宫腔边缘的反折处,这其实大多属于正常情况,不必特殊处理。不要因为仅仅是描述“不均”,就轻易做宫腔镜手术,应结合临床情况分析,具体考虑是否做手术检查。

2、 子宫内膜息肉

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周围有“高回声标志线”,为息肉与正常子宫内膜分界。子宫内膜息肉通常呈类圆形或椭圆形,多为中高等回声,少数呈等或低回声区,与正常内膜不易区分;内膜息肉伴腺囊样增生时,声像图可显示宫腔内有不规则小无回声区。多发息肉时可表现为内膜增厚,回声增强且分布不均匀。
    怀疑子宫内膜息肉时,一般会建议在月经周期干净后复查超声,这个时候子宫内膜比较薄,会看的更清楚。当然到底是不是息肉,还需要进一步做宫腔镜检查,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95%,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。

3、子宫内膜增生

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、非侵袭性的内膜增生症,无排卵女性的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持续作用,而无排卵的孕激素拮抗,内膜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。超声表现为:内膜均匀增厚,厚度为(9~21mm之间),宫腔边缘粗糙不光整,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无回声,形态不一,与肌壁分界清晰,部分病例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。子宫内膜增生明确诊断主要根据病理,分类采用 2014年的世界卫生组织(WHO)病理诊断分类: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(EH)、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(AH)。

子宫内膜增生

4、宫腔粘连

宫腔粘连指由创伤、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后,致使宫腔和(或)子宫颈被纤维粘连带完全或部分性封闭。超声多表现为:三维成像宫腔失去了正常的倒三角形的表现,子宫内膜薄、回声薄厚不均、不连续、内膜缺损、宫腔积液。宫腔粘连主要表现为月经量稀少、下腹痛、继发闭经、不孕及复发性流产等一系列症状。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。


5、粘膜下肌瘤

超声多表现为:子宫内膜的三角形轮廓不完整,存在某一边不规则或有缺损,宫腔内见肌瘤的低回声影,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分布均质,边缘清楚,可以看到有较明显的蒂。粘膜下肌瘤患者常伴有月经过多、月经期间出血、不孕或流产。宫腔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。


6、慢性子宫内膜炎

超声影像表现:内膜形态正常,回声不均匀,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,内膜厚度稍厚,肌层增厚,回声偏低。
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上往往无症状,或者症状轻微包括盆腔痛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、以及异常白带。在子宫内膜活检时靠病理诊断,如镜下浆细胞的出现,CD38/CD138阳性。

7、子宫内膜癌

早期内膜形态可正常,中、晚期病变处边界不清,宫腔内见不规则,强弱不等的杂乱回声及积液,侵犯肌层时与肌层分界不清,肌层内可见不均质回声,晚期在宫颈内口、宫颈两侧可见低回声或不均质包块,内膜厚度增厚。子宫内膜癌患者极早期无明显症状,不容易被发现;随着病情的进展,会出现阴道出血、阴道排液、疼痛等症状。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。
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女性来说,成功的胚胎着床需要有好的胚胎和好的子宫内膜。有些增厚的内膜容易“回声不均”,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处理。但是超声提示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的患者,不孕及异位妊娠概率高于正常女性。必要时可以行诊断性刮宫、内膜活检或宫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,及时治疗。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admin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《子宫内膜B超回声可以判断的常见问题》发布于:2022-07-01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752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